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推荐 > 推荐

淄博大地半年新增30个“人民公园”
中华宽带网 2021-11-08 19:42:16 字号:- +

生态公园,幸福淄博。

11月6日上午,在刚刚建成不久的高新区文体中心,记者看到游人如织。在这里,老人可以舒心散步,儿童可以开心游玩,年轻人可以健身运动,每个年龄阶段的市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自在。“这个公园建设得太好了,涝淄河穿园而过,不仅植被丰富、景色优美,还有游玩设施、运动场地、图书馆、爱情剧场等。”正在带着孙子在游玩的市民高成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告诉记者,平常会和老伴来这里散步,到了周末就会带着孙子来这里游玩,晚年生活很是享受。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4月12日,2021年淄博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开工以来,各区县、功能区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行动、城市绿道建设行动、生态廊道建设行动、郊野公园建设行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行动等“十大行动”全面开工,其中子项目已开工265个,竣工135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86.9公顷,相当于增加了约30个市人民公园。

短短半年时间,我市正将“全域公园城市”从崭新城市理念一步步绘成现实答卷:高新区牧龙山公园、众创中心、文体公园等一批示范项目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临淄区打造12处村镇公园、10处“口袋公园”和30多处社区公园,切实还景于民、还绿于民;张店区建设8处社区(街头)游园及张周路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完成补植增绿55万平方米;周村区正阳路绿道建设、庆淄路生态廊道、墨香山郊野公园、米河水系提升等7个项目完工;桓台县档案馆广场游园、温州批发城广场游园、花溪地社区公园等广场游园和太奇文旅有限公司时尚运动场所建成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享受到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

2019年12月,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推进落实“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精心做好“山青”“水秀”“林绿”“景美”的文章,建设更加美好、更具吸引力的全域公园城市。由此,淄博市成为全国第二个提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城市。

让市民感觉到淄博越来越美的不仅是各大公园的建设、改造,城市道路景观的绿化提升也大大提升了淄博“颜值”。

“现在行驶在中润大道上,三季有花,四季见绿,让人心旷神怡。”市民韩斌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中润大道,道路景观的绿化提升效果让他非常满意。去年,我市在城市道路绿化提升工程中打造“一路一特色”的城市景观,将联通路打造成“紫薇玉兰大道”、华光路打造成“樱花大道”、北京路打造成“月季大道”、人民路打造成“丁香大道”、新村路打造成“美人梅特色路”、世纪路打造成“连翘海棠大道”、中润大道打造成“赏花大道”,让市民在浓浓绿意中,转角便能遇到精心雕琢的风景,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繁花似锦的家园之美、生态之美。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纷纷走上街头拍照赏景,挥洒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同时,我市高标准打造全域公园城市绿道,在世纪路、北京路、新村路、中润大道、华光路两侧绿化带改造建设带状公园,通过道路两侧绿道将植物园、人民公园、火炬公园、齐盛湖公园、莲池公园、猪龙河、玉龙河等公园、广场的景观实现有效串联,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公园城市景色。

感受到改变的不只是生活在城区里的人,农村群众也正在享受到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坐上呜呜的小火车,乘着荷香四溢的微风,观赏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看白鹭与蓝天白云齐飞,体验钓小龙虾,寻回儿时记忆。半年没回家乡,没想到曾经的污水湾,经过整治、改造、提升,竟然成为一处田园综合体。”正在南京林业大学就读大三的陈涵今年暑假回到临淄区凤凰镇,对家乡的变化赞叹不已。盛水荷源田园综合体6月26日开园以来,吸引了周边众多群众前来休闲娱乐。借着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的东风,目前凤凰镇修建游园81处,89处闲置土地变停车场,63处坑塘变藕池,56个村全部实现垃圾上门收集,全域消灭垃圾桶,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实现了村居环境整洁优美。

“新闻媒体报道说,我市正式启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了。目标是利用5—15年的时间,将淄博打造成为山青水润、人美田沃、城强业丰、格局明晰、城园相融、和谐统一的全域公园城市,成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区。看到这一新闻,切实感受到了淄博的发展魄力,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点赞。”在张店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市民赵凯对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感到由衷高兴。在这座宜居公园城市的快乐体验,洋溢在广大市民的脸上,甜在广大市民心里。

公园之城,绿色惠民。生态宜人、生活宜居、生产宜业……在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正在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加码。(记者 杜清亮

编辑:杜清亮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