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融媒 > 融媒列表

淄博:他们活跃在非遗传承道路上
中华宽带网 2025-03-13 09:44:46 字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不仅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更蕴含着深远的当代价值。淄博是齐国故都、聊斋故里、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在淄博戏曲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蒲章俊和霍俊萍两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出了突出贡献。蒲章俊与聊斋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身为聊斋俚曲第十一代传人,1945年7月出生于淄川区蒲家庄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自淄博一中毕业后,他回乡务农,在生活的磨砺中沉淀自我。1980年,他调入蒲松龄纪念馆工作,如今担任名誉馆长一职,继续守护着聊斋文化。

作品《腊八姐》中的霍俊萍剧照

在蒲松龄纪念馆工作的岁月里,蒲章俊倾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讲解员,为馆内征集了200余件珍贵的名人字画,更为聊斋文稿补全了缺失的篇章,在蒲学研究的道路上深耕不辍。聊斋俚曲,这一蒲松龄先生创作的艺术珍品,在蒲氏家族中代代相承。蒲章俊的老爷爷、爷爷、父亲皆能演唱,他传承这份古老的文化,用地道的淄川方言说唱,其浓郁的乡土气息、诙谐幽默的风格,极具感染力,让每一个聆听者都为之动容。

五音戏是淄博特有的剧种。在五音戏的艺术天地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霍俊萍同样书写着传奇。她出生于1947年,身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13岁考入淄博市五音剧团,拜师邓洪山(艺名鲜樱桃),16岁时已初露锋芒。此后,她主演了三十余部古装与现代剧目,不断突破自我,勇于融合其他剧种的音乐语汇,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成为五音戏领域的璀璨明星。

蒲章俊与霍俊萍,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使其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