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广播 > 89综合广播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调研行活动启动
中华宽带网 2021-09-18 07:42:14 字号:- +

2021917日上午,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广播新闻工作委员会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调研行”在山东东营市利津县正式启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驻鲁媒体和沿黄9省(区)省级广电媒体总监及记者约40人组成采访团,深入济南、东营、济宁、菏泽等地展开为期6天的采访调研。

九曲黄河万里浪,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从河南兰考流至山东省东明县入境,经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的25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注入渤海,河道长628公里。

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来,作为黄河最下游省份,山东自觉服从、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科学组织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本次采访调研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将在东营市利津县实地感受一座小城的澎湃活力;在黄口入海口,触摸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在济宁曲阜,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梁山,切身感受60万滩区群众实现脱贫大迁建后开启的全新生活;在济南章丘,深入体验高质量发展催生的新动能。记者们将综合运用融媒传播手段,通过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和辉煌的成就,以细腻的笔触、感人的画面和动情的声音,讲好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奏响新时代“黄河赞歌”。

附:山东黄河背景资料

自1950年山东省在利津綦家嘴建成第一座引黄闸以来,目前已建有引黄涵闸63座,全省现有万亩以上引黄灌区58处,全省有12个市70余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为山东城乡工业、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宝贵水源,黄河水已成为山东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山东省粮食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孕育了山东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滋养了齐鲁大地,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文化几千年的演进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新石器时期,以山东为核心区域的东夷文化,成为山东“本土文化”源头。继起而兴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脉相承,构筑起自成体系的海岱文化区,奠定了黄河下游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以其辉煌文明成果印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秦汉以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取得了黄河文化发展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干。悠久的历史沉淀出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儒家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齐文化、泉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交相辉映,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圣贤辈出,书圣、算圣、医圣、农圣、工圣智者云集,姜尚、董仲舒、诸葛亮、孙膑、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名人璀璨,让山东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圣地”。

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曲阜“三孔”、泰山古建筑群、济南明府城、定陶汉墓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强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人抢救性保护和全方位传播展示工作成效显著。山东沿黄地区共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历史文化名城4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7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07项,省级非遗项目449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深厚支撑。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逐步健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大运河历史文化带、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情带建设稳步推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中心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示范高地,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山东是黄河流域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最强的省份,GDP总量约占全国1/10。山东沿黄地区深入推进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不断涌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依托黄河人文资源丰富独特、生态景观优良秀美的优势,山东沿黄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建成A级景区622处、旅游度假区13处,形成5个环城市游憩带、8个集群化发展县和一大批集群化发展乡镇、连片开发区,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打下了良好产业基础。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九曲黄河万里沙。”山东黄河河道上宽下窄,大部分是地上悬河,尤其是黄河入鲁至东明县高村水文站的56公里,为游荡型河段,“二级悬河”形势严峻,两岸堤防是历史上著名的“豆腐腰”堤段。为解决上述生态问题,“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