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电视 > 影视频道

墨守初心——王佑学山水画家乡汇报展11月14日开展
中华宽带网 2020-11-16 08:13:36 字号:- +




 墨  守  初  心

2020年1114日,“墨守初心——王佑学山水画家乡汇报展”在淄川博物馆开展。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

中国山水画创作院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淄博市美术家协会

 中共淄川区委宣传部

学术主持

徐恩存   付京生

策展人

蔡成刚

承办单位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淄川博物馆

 淄博蓝盾保安公司

 中国陶瓷琉璃馆

 蒲松龄纪念馆

 淄博市文化馆

 淄博市博物馆

 淄博市图书馆

  淄博市广电书画院

  淄川区美术家协会

  淄川区老年书画协会

 

  展览日期

  2020年1114日—1122

 (每日9:00-16:00)


媒体支持:媒体支持: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广网、光明网、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民周刊网、中国书画报、中国慈善公益报网、大众网、齐鲁网、鲁网、今日头条、搜狐、鲁中晨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淄博声屏报、淄博电视台、淄博广电融媒体齐点淄博、广电V视、淄博广电头条、传媒书画、長明艺术工场、圆点直播、淄川融媒体中心、淄川广播电视台。


展览地点


友情提示:因受疫情影响,大家需佩戴好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做好登记,有秩序进入展馆参观。





墨守初心,山水澄怀—

我心目中的山水画家王佑学

文/蔡成刚

 

       我与佑学是地道的淄博老乡。早年,我曾在机械工业部中国第四砂轮厂工作,(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并先后担任过厂办副主任和经济联合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每次厂里有外宾、机械部、同行业领导、外省市客人来企业,就必安排去蒲松龄故居参观,一年不下二三十次。然而遗憾的是我却与在蒲馆工作的佑学始终未能晤面。 


       我与佑学真正相识,是2006年他到北京学习时的一次偶然相遇。山水画家陈克永在东城区海运仓举办画展,我俩受邀出席开幕式,午餐时又恰好坐在一起,一听他浓重的淄博乡音,我们便一下拉近了距离。那种发自内心的乡梓之情,让我们确有相见恨晚之感。在京相处一晃十几年,我们常在一起谈工作,谈生活,谈艺术,谈事业,彼此关照,相互支持,感情日深,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己。更难得我们有共同的人生信条:”天地诗书为贵,孝悌为仁之本。“做人德为先,孝为本,为艺先立品,待人贵以诚。彼此砥砺前行,与时俱进。


     

       佑学自幼学画,小学受乡贤启蒙爱上画画。中学得美术老师指导,初涉中国画之堂奥。大学受教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徐金堤先生,经两年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并由此以山水画为专攻。自1974年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利用工作之便,遍访国内当代书画名家,受益匪浅。尤蒙津门孙其峰先生厚爱,收为门生,耳提面命,书信往来二十余年。孙老对佑学关爱有加,每有疑惑,先生必细心指点。或书信,或面谈。还时常亲自示范,赠画册,赐墨宝。佑学出书办展,先生为之题写书名并题词致贺。1996年佑学在新加坡办展,孙老还特别嘱托在狮城的学生予以关照。所有这些,都让佑学时时感念在心,砚田勤耘,不敢稍有懈怠,恐负恩师所期。



      “丹青寓乐,山水中游,耿直之性,淡泊人生。”这是九十年代初,佑学请友人所制的一方闲章,也是他为人治艺的人生座右铭。我很欣赏佑学之人格品性,为人真诚,是非分明,画业守恒但又超脱从容,不为名利所惑,一心只向丹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人的一生,从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被涂成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每人对画卷有不同的标准和期许,但只要用心用力的不懈点染,必将绘成一幅充分展示自我的美丽画卷。佑学在淄博涉足教育,文化,工作繁忙,但不管条件优劣,他从未放下画笔。直到来京研修前,他已在“业余状态但又十分专业的画了四十多年”。(付京生语)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先后加入市,省和国家美协,并担任市美协秘书长,副主席,名誉主席,省美协理事。被聘为山东省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等。他于八十年代始先后在淄博,济南,广东,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地区或国家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大量作品被国内外专业报刊发表并作专题介绍。



       应当说佑学已是有影响的山水画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完全可以在家乡安度晚年生活了。可是五十六岁的他却毅然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做访问学者。尔后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首届山水画高研班作课题研究。贾又福,卢禹舜都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的领军人物,各自以其独特的画风引领影响着山水画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两人又都在高等艺术院校长期任教,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经过这两年的集中学习,佑学的山水画有了质的飞跃,画风为之一变。



       正如付京生先生所评:“在贾又福工作室做访问学者时,他知道了什么叫精神气息,更重要的是根据贾又福设置的课程,王佑学还从宋初画家李成、范宽那里,知道了什么叫”志于道“的符号构成。而在卢禹舜那里,王佑学知道了什么叫”文化身份“的象征,并根据卢先生设置的课程,知道了什么是”游于艺“的图像元语言。

       现在,我们从王佑学已经取得的骄人艺术成就看,有他早年跟随徐金堤先生,孙其峰先生学习的基础,加之其生活在齐鲁文化的热土上,于日用不知的熏陶中铸就的人文情怀和情操品格。又经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国家画院两所国内最高艺术殿堂的专题研修,他继续攀登,转益多师,已经是足够用了。” 



       2008年夏,佑学从国家画院结业,按说两院校研修结束,他该打道回府了,但他却又开启了京城继续学习的新历程,佑学一个人在北京舍家撇业往返于京城与齐鲁之间。一晃又是十余年。

       他进图书馆,书店,是为了购读各种有益于开阔其思想观念提升艺术修养的各类书籍。这是首都特有的文化优势。书店多,书之种类多,尽可以在书海中漫游。佑学多次跟我说:“人与书也是一种缘分。每次买到一本好书,虽不能说如获至宝,但确有如逢知己,相见恨晚之感。在京十余年,他买了大量书籍,历史、文学、哲学、美学,包括画史,画论,画谱等。每次回淄博,老伴都怪他提的箱包太重,担心他累坏了身体。儿女们也责怪他,并答应从网上帮他买。可佑学总是一笑了之,依然乐此不彼。



       他进美术馆,博物馆及各大书画拍卖预展,观古今精典以明辨传统与创新之源流。他说只有多看历代精典原作,才能弄清古今名家之笔墨精华与精神气息,这是印刷品永远无法替代的。每次说起看展览的感受,他总是眉飞色舞,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北京作为首都,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内外重大展览经常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国家画院及一些重要的民间美术馆展出。尤其是故宫博物院的历代书画真迹专题展,都让他流连忘返,甚至多次反复去看。他说这些珍贵的历代真迹,你在淄博甚至在省城济南,都难得看到。四僧画展,黄宾虹画展,李可染,陆俨少,何海霞等百年纪念展等,那幅幅精典之作和丰富的文献资料,都深深触动着他的心灵,让他心生敬畏,知艺无止境。同时也让他信心倍增,知勤可补拙,贵在守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与坚持。佑学从八十年代始,便坚持每年走进大自然,汲天地之精华,采日月之灵光。石涛一句“搜尽奇峰打草稿”给予他不竭的创作动力。他与画友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每次写生长达十余日。人跑瘦了,皮肤晒黑了,但看着满满的一本本速写。他便开心的忘记了一切艰难辛苦。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不在其形象的逼真和色彩的艳丽,而在于其所折射出的情感世界和生命精神。中国山水画从萌芽到成熟,始终贯穿着取其意象不贵丹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达澄怀悟道净化灵魂之境的创作理念,故与西方之风景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佑学正是遵循着这样一条传统文脉,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的走过来的。



       卢禹舜先生曾在王佑学画展上这样评价道:“从王佑学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深切的感觉到他为艺术创作所付出的辛苦。如果说天地有大美,那么充实为美,充实而光辉为大的话,那么大美就是充实而有光辉的美。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尤为充分。说佑学先生一步一个台阶,并不是从他简单的画面效果去感受其艺术成就的,更多的还是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入研究和把握的结晶。佑学先生敏而好学,自幼读书成癖,又先后进高等院校专修过艺术和中文专业,兼之常年工作生活在齐文化与聊斋文化之乡,饱受先贤和地域文化之熏陶,养成浩然之气和君子之风。同时佑学先生又是一个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把握和体验的画家。因此,他的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那朴实、深沉、凝重、博大和雄浑的艺术格调,使佑学先生之作品具有不与人同的个性化辨识性,让人一看便知那是他的作品。”



       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佑学是一位典型的学者画家。虽出自艺术科班出身,又得诸书画名家指点,但他并非专业画家或职业画家。他四十余年一直在基层文化单位做领导工作,一边从事文博专业学术研究,一边坚持不懈的从事艺术创作。也正缘于这样的特殊身份,他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即无专业领域的相互攀比跟风,更无市场利益的干扰诱惑,所以,他的心态更超脱,创作更专一,探索也更执着。

       在京十余年,我是佑学艺术创作探索的直观者,因为期间他在北京宏宝堂和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两次个人画展,我既是策划者,又是主持人。而他在淄博的两次汇报展我也都专程出席致辞。这些都使我更全面的了解他的人品和画风。每次开幕式的人气爆棚,师长,同道,乡友们的热情捧场和高度评价,尤其那些他早年教过的高中学生们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让旁观者无不动容。正如一位同学所讲:“我们敬重王老师,不仅是早年他对我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做事。而更让我们钦佩的是老师德艺双馨,淡泊名利,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



      “画为心声,文如其人”。每一件艺术作品的背后,都折射着艺术家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爱戴,同时又是艺术家借自然物象表达其内心情怀和思想的载体。那巍峨雄壮的大山不正是画家做人的峥峥铁骨,那茫幽深的丛林不正是画者之壮阔襟怀么。故孟子云:“吾善养浩然正气。”这天地正气正是佑学在山水画创作中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因此,他的画始终在追求画面的整体感。画散易,画整难,唯整才能表达庄严宏大的气象。这是他从宋人大山水画构成中悟出的道理。在笔墨技法中,他充分发挥中国画线与面的对比融合,在写与画的变奏中追求厚重浑然的韵味。他吸收传统精华但又不为传统所囿,靠长年大量的写生体验,升华自然,使其笔下山水充溢着生活与时代气息,又不离传统文脉之规矩。他转益多师,但又从不迷信他人,而是把握其艺术创作规律努力为我所用。故他的画既不模拟古人,亦不模仿师长与同道,并努力与之拉开距离。



      

       如他多画秋山,但其秋山一扫古人之萧疏寂冷,而多温暖光明,充满生命活力。他画山石,近景常用重笔焦墨,如篆书笔法,古拙劲,尽显主山之坚硬挺拔。而中景则散峰勾皴,随意生发,颇得行草之韵致。远山则常用泼墨,浓淡互渗,水墨交融,极具烟云幻化之致。如此三者互换交替,使画面丰富,整而不板,满而不塞。劲中含润泽,浑厚中透灵气。加之他喜用大笔作画,故画风洒脱大气,极少拘泥做作。正如徐恩存先生所评:“王佑学在遍游名山大川中,提炼了直觉的笔墨形式与符号,并注入了当代生活中的创作激情,所以,他的笔墨不再是古典的萧疏,荒寒与白,乏力,而是在点线面与笔墨色中体现出一种运动感与构成的张力,使作品在浓淡虚实,远近大小之中建立了令人陶醉的魅力,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自然生机。王佑学的山水画虽以写意为特点,确立放纵笔墨的取向,但在其作品的结构中却处处体现出放松与严谨,实写与虚写的统一,无法与有法的统一。结构的建立,支撑着作品图式的展开,形式的法则,笔墨的秩序,符号的形态,这样,便使他的作品厚重,稳健,又充满动感与气势,特别是作品中蕴含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韵致,尤其令人赏心悦目。”



       画者文心,中国绘画源起于民间而成熟于文人之手,故中国画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文化的繁衍。尤其儒释道诸家哲学的影响,使中国绘画充满了哲思玄想,重神情而不贵丹彩,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借世间万物表画者文心,故文化修养之高低便决定了艺术创作的高下优劣。技巧诚然不可缺,然单纯的技巧并不能决定艺术创作的境界。所以贾又福先生,卢禹舜先生都是站在文化与哲学的高度上使他们的创作远离了单纯的山水画,而成为一种国人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家园,一阳刚,一柔美,一流动,一安静,一壮阔,一神秘。各显风流,独标画坛。两位导师的榜样给予佑学极大的精神动力,故他一直在认真研究,技道双修,以求自己的创作能不断有所进步和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五十余年的艺术探索,我们相信佑学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此,让我借用付京生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王佑学先生的山水画己经在业余状态又十分专业的画了五十余年。他硕果累累,而且经过世事风雨,人生体验,还有常年在文化领导岗位上的工作经验,乃至他在生活,工作,学习,在日用不知之中的齐鲁文化精神的长期陶染,都已然不自觉地以特定方式进入到了他的笔墨表现之中。从而使他的笔墨表现依托于他的人生经验,学业的积累,而使他能以主体建构的方式悬空而立,卓然标出。我们希望佑学先生继续从容不迫,超然于世,以稳健的步伐走自己的艺术之路,攀登上中国现当代山水画更高的高峰,乃是毋庸置疑而指日可待的”。

 

   作者:中央和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栏目主持、资深媒体策划、主持人、原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




作品欣赏















  

                               画家简介

 王佑学  曾用名幼学。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山东分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蒲松龄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

      自幼习画,早年师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徐金堤先生。八十年代得识张仃,陆俨少,周韶华,孙克刚,白雪石,周沧米,吴羊木,魏紫熙,张文俊,闫丽川等诸画坛前辈,多承指教,获益匪浅。尤蒙津门孙其峰先生厚爱,收为入室弟子,耳提面命,书信往来二十余年,于做人治艺受益终身。后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首届山水画高研班。

      自七十年代始参加市、省及全国各类重大展览,并先后荣获提名奖,铜奖和银奖。与山东、广东、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及美国、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馆收藏。《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荣宝斋》、《人民艺术家》、《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报刊发表其作品和艺术介绍。出版有:《画院派精英﹒王佑学作品集》、《王佑学山水选》、《王佑学山水画艺术》及国内外各类展览作品专集、丹青寓乐,山水中游,耿直之性,淡泊人生。自2006年起往返于京城与齐鲁两地,走街串巷以感悟首都文化,访师交友以开眼界长见识,潜心读书以升华品格与境界,观古今画作以明传统与创新之源流,览名山大川以澄怀悟道。耳顺之年取“虚静轩”为斋名,意在远离喧嚣与浮躁,多一份沉静和从容。


(转自《传媒书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分享至: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